如果你是其他腳踝的地方痛,可以來這裡找找是什麼原因腳踝痛~
12歲的小明,在學校不小心扭到左腳踝之後,先冰敷了2天,並且戴護具保護好。
沒想到2天後,腳踝的狀況一點都沒改善,體育課也一直上不了。就這樣拖了一兩個月,小明在學校走路還是一拐一拐的,雖然沒一開始那麼痛了,但是還是不時有點痠痠的隱隱作痛。
小明的父母仔細的看了小明的兩腳踝,結果發現左腳踝內側凸了一塊,兩邊一比還真的看起來不一樣…
左邊比較凸的多,耐著痛,用點力把骨頭壓一壓,不僅壓不回去,還非常疼痛……
附生舟狀骨發生機率高!
附生舟狀骨,第一次腳扭到後發作疼痛時,常發生在青少年時期,也就是大概小學4 5 6年級,到國中階段。
後來就終身伴隨不定期發作了。常導致後天性扁平足,或是腳踝的內側凸一塊。
發生率最高為青春期女生,總體約人口的15%。
因此附生舟狀骨發生的機率相當高,大部分的人沒有症狀也就相安無事。通常為雙側都有(堡醫師也有看過只有單側有,形成不對稱扁平足,更麻煩)
有些人發生在嚴重的腳踝扭傷後,腳踝內側就開始長期痛了起來,進入發炎期。
附生舟狀骨急性發炎疼痛期
輕微2-3天 嚴重2-3周
急性發炎期可接受復健治療、藥物治療緩解。
進入慢性酸痛期,以訂做的特製鞋墊分散足底壓力,減少發作頻率
鞋墊需要常常調整高度,足弓部分過高過低都會導致不適。鞋墊墊太多時,反而刺激導致發炎。太低無效果。因此需與鞋墊製作者好好溝通,時時調整。
平日需多伸展小腿內側肌群(脛後肌),因為此肌肉長期被拉長會非常痠痛緊。
附生舟狀骨常導致脛後肌腱炎、脛後肌痙攣、夾脛症,最嚴重為疲勞性骨折
有的患者真的超級嚴重,怎麼復健、藥物、鞋墊都不會改善,可能需開刀(少數)
脛後肌腱炎的詳細介紹請看另一篇

診斷方式
觸診、X光、超音波。甚至磁核共振(MRI)。
附生舟狀骨分類:分成1-3型。
第1型:小副生骨(30%)
第2型:大副生骨(60%)
第3型:接近融合(10%)
第2型最常疼痛,並形成假性關節。常常骨頭摩擦而造成發炎。
治療方式
先接受保守治療:復健治療、注射、藥物止痛、鞋墊調整、筋膜放鬆等。
嚴重者由醫師轉介手術治療
一張圖總結


延伸閱讀
相關激痛點地圖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