因為 前一篇貼文 發現大家對 跑步機 與 路跑 有何不同有很大的興趣
(其實我自己也很好奇)
我簡單的整理一下 跑步機 跟 跑馬路 有什麼不一樣好了~
有跑過跑步機的 一定感覺跟在地上跑不一樣 但又說不出來的異樣感
沒關係 堡醫師告訴你~
以下幾個重點
1. 1%定律
跑步機設定坡度1% 可模擬戶外跑步 [減少某些特定運動傷害]
為什麼寫這樣 看下去就知道了
2. 醫學研究統合分析—步態差異
在跑步機上跑步,腳踝、膝蓋、髖關節的角度的確不同
a. 腳底著地點往前—-變成前足著地較多—易[前足肌腱炎]
b. 腳踝勾起角度較小
c. 膝關節屈曲增加—造成[髕骨痛][跳躍膝]容易發作
d. 骨盆的垂直位移起伏下降—垂直震幅下降—<<小腿肌肉壓力下降>>
根據以上科學家的分析
臨床醫師的角色出來了
這在運動傷害上的差別:
腳後跟著地的情況在跑步機上不常發生,較多是以腳尖或是腳掌著地;
但在戶外跑步時,跑者較常出現腳跟著地情形。
相較於路跑,身體在跑步機上下跳動的幅度降低,可能是因為較高的步頻導致。
因此
跑步機—
跑步時,於膝部的力線有往前跑的跡象
脛前肌可能壓力增大 有腳踝前側疼痛者需注意
以及較不適合 阿基里斯腱受傷的患者 有膝蓋前側疼痛問題的患者- ex. 跳躍膝 跑者膝
偷懶想衝速度時 跑步機因為速度可以輕鬆調快 可能容易造成腿後肌拉傷
但是–>比較適合足底筋膜炎 跑步後小腿易疼痛(Shin splint) 患者
3. 跑步機 可以偷懶 可以往上跳
一般跑者在跑步機上跑步,腳與地面的接觸時間較短、步距較短、步頻較高;
–> 大大降低足底筋膜炎的機率
但專業跑者在跑步機上跑,當速度增加的時候,卻是步距增加、步頻減少。
–>與時記錄路跑的狀況不同
4. 跑步機訓練 極限速度較高
研究顯示,如果讓受測者在跑步機上用某個速度跑幾分鐘之後,請他們在地面上用相同的速度來跑,結果受測者大多無法跑出相同的速度,然而,配速在路跑賽的時候非常重要,因此競賽型的選手就不適合只用跑步機訓練喔!
–> 這個有跑過跑步機的 應該都有感覺。就是一種說不出來的怪異感
可能與前面第二點提過的 關節肌肉角度不同 有關
5. 跑步機無聊 無下坡
–>準備個ipad 或 追劇 吧
6. 疲勞性骨折者 復健跑較適合跑步機
在跑步機上跑步時脛骨的應力較低,也就是說,如果你在疲勞性骨折(應力性骨折)休息一陣子後恢復跑,跑步機是較好的選擇。原因可能是跑步機表面的硬度比混凝土路面的硬度小,可減少作用在脛骨上的衝擊力。
–>上面第二點 解釋過 跑步機「比較軟」 步頻提高 足部受地點 造成的結果
跑步機訓練結論
跑步機是目前室內訓練的一大利器 然而還是要瞭解他跟外面跑步不是完全一樣的
如果你有這類困擾 建議可以把坡度調整 1% 就可以90%模擬路上跑喔
下面文獻佐證 與自己的經驗相符 因此推薦給大家
以及因為力學差異 因此
足底筋膜炎、小腿疼痛、退化性關節炎者,跑步機可能比較適合你
腳踝前側疼痛、髕骨疼痛、阿基里斯腱疼痛、腿後肌拉傷之高級跑者,跑步機可能會加重上述狀況
自己衡量吧~~
[參考資料]-系統回顧
A 1% treadmill grade most accurately reflects the energetic cost of outdoor running
自己醫學臨床經驗
自己 跑步機 跟 路跑經驗
延伸閱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