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所不知道的球池效用!
文:吳孟潔職能治療師 / 原力復健科
每到週末,親子館球池中的小人總是滿滿滿,對家長來說可能覺得孩子喜歡就帶他來玩,而且家長還可以偷得一點自己的時間。但其實孩子不只是在玩,他的大腦可是忙著透過球池中的「觸覺」經驗,增加大腦發展唷!
球池中孩子的大腦在忙些什麼呢?觸覺經驗幫助哪些發展呢?
在球池中,孩子身體不斷的與球接觸,腦神經接受各種部位與球接觸的經驗,調整這個觸覺訊號的大小,讓孩子能有符合現實的接觸感受,產生適當的情緒狀態;大腦也區辨身體哪些部位有球碰觸,連結身體這些部位,豐富身體地圖上的路線,增加各個身體部位是如何連結的資料庫。透過身體地圖資料庫,在孩子要丟球或接球時,才能有效的使用肢體!
除此之外,這種擠壓的觸覺也會使孩子的情緒更穩定,回家時更好睡。
所以,你看見幾個『觸覺』經驗幫助孩子發展的關鍵字了嗎?
?練習適當地調節觸覺刺激的強度
?豐富身體地圖
?促進情緒穩定
?增加睡眠品質
居家觸覺活動
那無法到公共球池時怎麼辦呢?
在這裡我們可以提供幾種方式,讓家長在家也能提供孩子觸覺活動!
1. 自製居家球池
材料一:大收納箱/大紙箱/巧拼/充氣游泳池
材料二:紙團/自己購買的小球
按照孩子的觸覺需求,小球還可以換成各種娃娃,當孩子生氣發脾氣時,還可以成為安靜角讓孩子安撫自己,超好用!
2. 親子觸覺活動
✔️深深擁抱孩子
✔️睡前替孩子全身按摩
✔️讓孩子擁抱大娃娃睡覺
✔️玩棉被捲熱狗(註1)
✔️摸摸袋中找出指定形狀/材質的玩具
✔️指出身體哪裡被碰到等等。
「治療師!我的小孩不愛玩球池耶….」
的確有些孩子可能因為先天或後天因素,在觸覺處理上凸槌了,讓孩子不像其他小孩一樣能在球池中玩得再這麼好。他的大腦可能…
➡對觸覺過度敏感
不像其他孩子一樣喜歡玩球池,可能也不太喜歡和同儕玩。日常生活中,排斥洗頭洗臉、剪頭髮、剪指甲、挑惕衣物材質,常常造成親子間的緊繃氣氛(註2)。
➡對觸覺反應不足
他可能踩到球、踩到別人的腳也沒發現。日常生活中,碰到撞到物品沒感覺,身上常有莫名其妙的瘀青,但卻不會喊痛。
➡對觸覺過度尋求
在球池裡不斷動來動去,要玩幾小時才罷休。日常生活中,拿到什麼都要摸一摸,常常走到哪摸到哪,不會注意乾不乾淨,而且講不聽!
➡對觸覺的區辨能力較差
無法明確指認被球丟到的地方。大肢體動作不協調,例如接不住球,或是接住卻又掉了。精細動作笨拙,例如組合玩具容易掉、拉拉鍊或扣扣子很慢。
因為上述原因,孩子不只不愛玩球池,在生活上也會比其他同儕辛苦。
若懷疑孩子有觸覺處理困難,請找職能治療師評估與討論,才能快快幫助孩子的發展與生活適應唷~
註1:預告一下,之後會分享在家可以怎麼玩棉被捲熱狗唷!
註2:先前寫過感覺統合與觸覺防禦,請看這篇 https://drbao.org/si1/