頸椎疼痛原因眾多,但可以從你疼痛的區域,看出你是什麼問題。
每次用口頭講很累,一堆人都指著轉移痛的地方叫我檢查那邊。
阿….問題根源就不在那裡啊…檢查那裡9成9都沒事的…特別頸椎的轉移痛又特別多…
你的那個痛,叫做 “轉移痛” 好嗎…不懂的 快買堡醫師的新書去研究
覺得講白話文真是輕鬆直接多了。
落枕到底是什麼?
落枕的正式醫學名字是: 「急性頸椎關節周圍炎」
什麼意思呢?就是
A. 脖子旁邊的關節發炎,或是
B. 頸椎神經 椎間盤發炎,或是
C. 頸椎周邊肌肉痙攣,形成 激痛點
落枕是通常是民眾用來表示急性脖子痛的一個「名詞」,而落枕的「原因」就是上面那三個。或是合併一起發生。 換句話說,其實
落枕 是 長期姿勢不良 導致脖子痛的最後一根稻草,
而不是 你昨天沒睡好 頭從枕頭上掉下來
我再說一次。落枕是你平常脖子就不好了,頸椎退化了,所以你才會常常落枕。
所以疼痛的根本原因,其實是長期姿勢不良、頸椎退化的問題。
因為長期姿勢不良、圓肩駝背,因此 頸椎小面關節卡住 ,或是造成 脖子周邊肌肉痙攣、激痛點 的問題。
而 “常常落枕” 通常只是導致疼痛爆炸的最後一根稻草,表示你姿勢不良太久了,而爆發出突然的頸椎急性疼痛 卡住問題。
因此要徹底解決落枕,就要改善長期的 圓肩駝背 烏龜脖 等姿勢不良的問題。
事不宜遲,一起來看圖對照看看吧。(好像某youtuber的台詞)
頸椎神經壓迫,造成的手麻(真-神經壓迫)

可以由你哪邊麻,哪邊痛,反推斷出你的頸椎是哪一節有問題。利害吧!
(醫學系的學生們 此題必考一定要背起來XD)
真的麻,是 “麻木” ”痲痹“ 的意思, 不是“麻痛”
就是你用指甲刮一刮麻側跟對側皮膚,刮起來 感覺不一樣 才是真正的麻
頸椎小面關節受傷、拉傷、退化,造成的脖子上背痛(關節疼痛)

小面關節疼痛其實非常非常非常的常見。也是增生治療 治療起來效果很好的地方。但…媒體講得很少,所以應該很少人知道這個。
膏肓痛-肩胛骨內疼痛,八成是頸椎問題。小面關節發炎的機率極高。
拜託拜託,檢查膏肓,不管是X光或是超音波,通常都檢查不出什麼所以然的。
頸椎椎間盤突出,退化(椎間盤疼痛)

常見頸椎椎間盤突出,產生 “帶狀” 的疼痛,就是椎間盤的疼痛地圖。椎間盤突出,是發炎性的疼痛,而且都非常疼痛。需要吃止痛藥1-2週比較好。
這個圖 4 5 6 7 節的部分,表示是 “單側” 的椎間盤突出。而且通常是上背部的疼痛,鮮少轉移到前側。(我覺得此圖不是表示的很理想)而且如果是雙側的椎間盤突出或是發炎,應該還是呈現 “帶狀” 的疼痛。就是一整片的疼痛。而且通常摸不到確切的疼痛點。
(艱深,看不懂 可略過)
激痛點的轉移痛,造成肩頸以及頭痛(肌肉痛)

長期姿勢不良,肌肉過度緊繃之後,就會產生肌肉的 “激痛點”
關於激痛點的詳細成因,我的新書中有詳盡介紹
激痛點是民眾可以自我解決放鬆的問題,效果也很好。只要找對點放鬆即可。
常見激痛點有:提肩胛肌、上斜方肌、頭夾肌、頸部多裂肌、胸鎖乳突肌、菱形肌等等。




其他姿勢不良造成的肩頸疼痛

其實綜規看來,肩頸脖子痛,大部分還是姿勢不良、圓肩駝背、低頭烏龜脖造成的,由上圖左上方就可以看出來我用弧線匡出來整個原因。
上述許多病症,肇因於 一開始的、長期的姿勢不良,就惡性循環下去,造成了一堆 “病“
肩頸痛還有一個很常見的原因,是 “肩胛骨不穩定” 。可看上圖綠色處。
駝背久了,就會肩胛骨內側突出,或是往外往上旋轉。於是提肩胛肌就會很緊繃。
白話文就是:不自覺的聳肩
這其實要靠整個背部肌群的訓練(困難)、前鋸肌的訓練(極困難),才能解除這個不自覺的聳肩
其實人體真的複雜,各種疼痛的原因交錯繁雜,有筋膜痛、激痛點肌肉痛、姿勢、椎間盤痛、骨頭痛、神經麻、血管痛….etc 族繁不及備載。
還沒寫 骨盆前傾、胸椎緊繃、扁平足、營養、睡眠 造成間接的頸椎疼痛問題……別弄得太複雜
關於疼痛這件事,沒花個5-10年靜下心來研究,是不得其解的。
有人會說:你上面列那麼多種疼痛地圖,怎麼知道要套用哪一種?
實際情況是:它們有可能是選擇題(簡單送分題),大部分是複選題(日常狀況)
所以這就是醫生存在的目的啊……???
雖然我知道可能沒多少人看得懂上面要表示什麼,我還是嘗試著把它理清楚說明白 算是對自己職業生涯的一份交代。
頸椎退化治療方式
講到最後,對一般人而言,最重要的就是維持好姿勢了。還有運動訓練肌肉等等。
剩下疾病治療的部分,就交給醫療人員吧。
如果真的很想知道怎麼積極治療,可以參考這一篇 頸椎增生治療
但太嚴重的,複選題的,還是好好配合醫師、治療師們長期治療吧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