骨內注射是什麼?要打針打進骨頭??有那麼嚴重嗎???
髖關節退化 如何治療?各種治療方式有什麼優缺點?
你知道髖關節退化 不能過度伸展按摩嗎?甚至可能會導致更嚴重!
一起來看看
髖關節退化疼痛 鼠蹊部疼痛 病史
一位約50歲女性,因為髖關節疼痛、鼠蹊部長期疼痛而就診。
詢問病因:患者表示沒有車禍,或是明顯跌倒外傷。沒有喝酒,長期服用藥物、類固醇的病史等。幾年前髖部就慢慢痛了起來,而且去骨科照了X光,看起來也沒有明顯異樣。
患者表示沒有定期運動,也沒有跳舞、瑜伽等運動習慣。因此不像髖關節長期的運動磨損。
髖關節退化疼痛 鼠蹊部疼痛 理學檢查
一開始我幫她檢查,左髖活動度完全正常,右髖外展、內收皆會疼痛。
走路時,身體有避重步態。右腳不能完全踩身體重量,需要左腳幫忙分擔。
疼痛的範圍,大約就是 鼠蹊部 大腿根部 髖關節這一區。
患者表示:有時候痛前面,過一陣子會換到側邊,有時候會屁股深層痛,但是摸不到。又不像坐骨神經痛。
聽起來也是相當符合:髖關節退化 拉傷 髖關節撞擊症候群的表現。
髖關節退化疼痛 鼠蹊部疼痛 治療過程
因此檢查後,我當時初步認為是一般髖關節退化的問題,只是還沒有嚴重到X光看得出來。
因為臨床表現完全符合髖關節退化的特徵。
因此患者在這一兩年內接受了5-6次PLT的髖關節注射治療,的確也有越來越好。
有一次,她因為其他問題去熟識的醫院骨科檢查,就跟她醫院的骨科醫師說了這個問題。
可能因為髖部疼痛問題比較久了(2-3年),醫院就幫他安排了磁核共振檢查 MRI(驚喜~)
但神奇的是,MRI 檢查結果發現,竟然是股骨頭發炎,產生了囊泡(subchondral bone cyst)
我查了文獻,認為應該是骨頭退化,骨髓發炎,使骨頭產生的空洞化表現。
髖臼(Acetabulum) 相對應的壓力點,也是產生一個泡泡,也是骨髓發炎,骨頭空洞化。
寬就囊泡常見大小為2-30mm左右,還有一個專有名詞稱為 Egger cyst(蛋蛋學者的囊泡?)
髖關節疼痛 鼠蹊部疼痛 磁核共振結果
患者剛好有帶MRI影像來,於是我測量了一下囊泡的距離,可以從前方打針入囊泡(受傷的骨髓),
打針的距離是5.15公分,目標是打到骨髓內,又稱為「骨內注射」
這個方法跟關節內注射比較不一樣,不是將藥劑直接打到關節內。
而是找骨頭比較脆弱的地方,試情況用針頭將骨頭表面鑽個小洞,再將PRP生長因子打入,治療骨髓囊腫的部分。
但骨內注射的時候,會比一般的關節注射更痠更痛,因為是打進骨髓內。
但治療效果 較純打入關節腔內更好。
骨內注射時,大概會長這個樣子
補充:膝關節退化囊腫
其實也是很常見的。若有發現也可考慮骨內注射。
髖關節疼痛 鼠蹊部疼痛 可能病因
治療髖關節問題,重點還是檢查出病因是哪一種:
A. 單純髖關節韌帶拉傷 鼠膝韌帶拉傷 (Hip strain)
B. 髖關節撞擊症 (Hip impingment)
C. 髖關節退化 (Hip OA, Osteoarthritis)
D. 髖臼囊泡空洞化 (Hip bone marrow lesion)
E. 內科問題-疝氣 婦產科問題
根據個別的原因做相對應的治療。
髖關節退化疼痛 鼠蹊部疼痛 檢查方式
以下四種是常用到的髖關節檢查方式
A. X光檢查-很重要也很基本的檢查
堡醫師也藉由X光檢查出很多髖關節的退化 撞擊問題
B. 理學檢查-由上例子可以看出理學檢查超級重要
由髖關節活動度-外展內收 鼠蹊部壓痛點 步態異常 等觀察可能的問題
C. 超音波檢查-可看出有無 髖關節積水 發炎 骨刺 等問題。
超音波導引 可幫助使PRP注射的部位更準確
D. 磁核共振 骨掃描-一般治療效果不佳時,可檢查出是否有骨頭囊腫
大型醫院才有的設備,有需要時可請醫師協助轉診檢查
髖關節退化疼痛 鼠蹊部疼痛 治療方式
A. 一般復健治療:
熱敷 短波 超音波 深層電療等
若狀況不嚴重,只是一般韌帶拉傷,休息 熱敷 一陣子都會漸漸改善。
B. 震波治療 高能量雷射治療
若是較嚴重的韌帶拉傷,或是運動員等需要較快恢復,或是病程較久 做一般復健恢復太慢者可考慮。
震波治療 偏向破壞性 再建設。 體質不好 很怕痛 免疫有問題的盡量避免。優點是震波治療較深層
高能量雷射治療 偏向直接抑制發炎,直接修復細胞。優點是治療時不會疼痛,缺點是治療深度差震波一點點。
C. 徒手治療 運動訓練
肌肉不平衡、肌肉無力、臀肌失能等肌肉造成的問題,
需要『適度的伸展』髖關節。「積極的強化」髖關節周邊肌肉。
訓練的基本原則是:矯正骨盆前傾、強化核心肌群。訓練臀中肌臀大肌、伸展腿後肌 等。
這裡所謂的 適度,指的是髖關節問題 許多是伸展太多所造成。若已經有組織受傷,伸展、按摩通常無效或是反而更嚴重。
髖關節特性不適合過度伸展或按摩。 這點非常非常的重要請切記
如有疑問請諮詢醫療人員。
D. 注射治療
若狀況較嚴重,或上述治療效果不佳,可考慮注射治療。
可考慮注射至:髖關節、髖後關節囊、髖關節周邊韌帶。下背注射、梨狀肌注射等。
終極方案為:骨內注射
若真正決定要進行骨內注射,最好還是有磁核共振 MRI 影像較佳。方便計算病灶囊腫位置、進針位置、進針距離等資訊。
髖關節退化疼痛 鼠蹊部疼痛 骨內注射結論
髖關節有點像三不管地帶:
髖關節不可以過度伸展按摩,又位處肌肉深處,讓治療師下手難度提高許多。
骨科通常管你有沒有嚴重到要開刀,不開刀就吃藥。
結果不想開刀的患者都跑來復健科醫師這裡了。
髖關節問題比較複雜,常常合併下背、骨盆、周邊韌帶,甚至生殖器官、疝氣(不要懷疑 我看過許多)等等可能。診斷費時費力
以往在注射髖關節及周邊韌帶,效果也不錯,但就是有少部分人沒辦法改善再更多一點點
或許 骨內注射 可以補全這塊失落的拼圖。
有需要參考另外的髖關節注射案例,可參考 PRP治療文章的 下半部分。